强磁场环境下
编码器选型技术指南
在强磁场环境中,编码器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。针对这类特殊工况,需采用具备电磁抗干扰能力的专用编码器。西安德伍拓自动化从技术原理、性能优势及工程应用三个维度,系统阐述光电编码器在强磁场环境中的适用性。

图为一款海德汉光电编码器照片
光电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光脉冲信号的检测和转换。它由发光元件、光敏元件和刻有规则透光和不透光线条的码盘组成。当电机转轴上的码盘旋转时,固定住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经过码盘,产生透光和不透光的光脉冲。光敏元件检测到这些光脉冲后,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。
强磁场环境的技术挑战
强磁场环境(>50mT)对编码器构成三大威胁:
电磁干扰:传统磁性编码器易受磁场干扰导致信号失真
磁饱和效应:铁磁材料部件可能产生磁畴定向改变
涡流损耗:金属部件在交变磁场中产生额外能量损耗
光电编码器的抗磁干扰机理
光电编码器通过纯光学信号传输实现位置检测,其核心技术架构包含:
光学组件:采用LED光源+光栅码盘+光电传感器组合
信号转换:利用光脉冲调制技术实现位移-电信号转换
封装设计:采用非磁性材料屏蔽结构(如铝合金+树脂封装)
其抗干扰特性源于:
• 光电转换本质:光信号不受电磁场影响(法拉第效应免疫)
• 无接触测量:动/静部件间保持气隙(典型值0.2-0.5mm)
• 数字信号输出:采用RS422/HTL等差分传输技术
光电编码器与磁性编码器核心性能优势对比
对比传统磁性编码器,光电方案在强磁场环境呈现显著优势:
编码器在强磁场环境中的典型应用场景
医疗设备:MRI扫描系统旋转台定位(1.5-3T强磁场)
工业电机:伺服驱动系统(变频器电磁噪声环境)
机器人关节:焊接机器人臂部旋转检测(电弧干扰)
科研装置:粒子加速器磁体位置监测(极端磁场环境)
光电编码器凭借其物理层面的抗磁特性,成为强磁场环境下的最优解决方案。在选型时应综合考虑磁场强度、工作温度、安装空间等边界条件,以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。
了解更多
光电编码器相关知识,敬请关注西安德伍拓自动化传动系统有限公司网站。公司技术团队为您免费提供编码器的选型、安装、调试、保养等技术指导服务,尽量避免企业因为编码器技术人员的短缺带来的损失,采取拉线上+拉线下服务的服务形式,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。